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药品调剂、质量检验、药品生产等技术技能,能够从事药学服务、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
基于药学专业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构建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于一体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药学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竞争力。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学服务实务、药事管理与法规、生药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医药市场营销等。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众多医药企业均通过广纳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医药行业产业的发展,为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机构、药品及保健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企业、药学咨询与服务机构、药品质量检验机构和医药科研院所等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药品质量控制与检验等方面工作。
四、历史积淀与专业实力
药学专业创建于2007年,历经十余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中医药特色的药学专业。我校的药学专业是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和品牌专业群的牵头专业、山东省特色技能名校和山东省优质校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本专业建设了一支以教学名师为引领,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队伍。目前拥有专任教师46人,双师素质占比98.3%,团队组成结构合理,职称学历水平高。其中专职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23人;博士学位6人,4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获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100%。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技术技能大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人、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3人,建有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12人次。

五、教学科研获奖
药学专业团队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荣获多项奖励:参建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资源库1个,主持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山东省课程思政师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数字化课程3门、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10门。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示范案例二等奖多项。立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1个,立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厅局级科研课题60余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六、实训条件
建设有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实训室25个,虚拟仿真实训室1个,校企合作“模拟药房”1个、“GMP车间”1个,拥有仪器设备4750台(套)。还建有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药用植物园等辅助教学场所。完备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提供了技艺技能训练的场所,有利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七、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共培养16届学生,毕业生人数1050余人,平均就业率达98.9%(含专升本升学率)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97.1%,近年来药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攀升。从近三届毕业生的中短期跟踪调研来看,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药企业的生产、质检、销售、医院药学服务等岗位工作,经过1~2年发展后,大部分毕业生可晋升为车间主任、轮班长、店长、区域销售经理等职务,发展前景良好。药学专业毕业生一直以良好的敬业精神、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受社会好评。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鲁南制药杯”山东省大学生医养健康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