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简介

系部介绍

首页 >> 系部简介 >> 系部介绍

中药系简介

中药系坚持“四链”融合发展理念,设置中药学、药学、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6个专业。新时代以来,历经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国家骨干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等省部级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质培优、内涵提升、增值赋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已建成为国内领先、拥有显著特色的中药学领域教育和科研高地。

一、人才培养

1.产教融合:学校不断健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组建全国中药制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创“共建、共赢、共享”的发展新局。推动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成立东阿产业学院等二级学院5个,共建蒋金星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协同育人平台6个。持续推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四链”深度融合,为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强劲动力。

2.标准引领:团队深度对接产业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专业教学体系,牵头制修订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标准11项,有效规范专业建设流程,有力引领专业发展方向,推动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跨越式进步。

3.贯通培养:坚持一体设计、学段街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连续9年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中药学专业“3+2”专本贯通长学制培养,通过课程衔接、资源共享等方式,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完整、有机、互联、贯通的教育生态链条,为学生提供学历提升与技能深造的通道,系统一体化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转段学生研究生升学率稳定在50%以上,实现学生受益、产业适配和教育公平。

4.技能出彩:深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职业素质养成,精准培养产业亟需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特质的新时代中医药工匠。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11金6银,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56项。依托职教云等网络教学平台,赋能学生职业生涯全周期发展,涌现出全国中药调剂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等优秀毕业生。

二、科学研究

团队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及服务业产业链,瞄准道地药材生态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种植、中药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工艺、健康产品开发以及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等研究方向,加强技术研发、产品研制与成果推广转化,赋能山东省中医药产业攀升发展。先后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3个,有力地支撑了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近5年来,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36项、厅局级课题52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63篇。

三、社会服务

1.职业培训:依托山东省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药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中药炮制工等职业资格、1+X证书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先后承办“烟台市中药检验技术及地方药材标准制修订要求培训班”等活动。累计培训人员超过3200人次,培训到款额200余万元,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2.科普教育:搭建中医药文化传播移动博物馆,制作《家庭常用药物必备知识》等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22门,开发文创产品20余种。《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被学习强国平台推送,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共享。每年定期开展中医中药乡村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医药知识进社区等文化传播与普及活动60余场次,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矩阵,推动了社会公众走进中医药、认识中医药、熟悉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年受益公众超过3000人次。

3.技术服务:对接中医药行业发展需求,承担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2022版)等共计33个品种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校企共同开发《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传承创新制药技术,荣获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共调查79科的686种野生药用植物,为胶东地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服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等特色项目12项;建立道地药材良种选育和生态种植示范基地16个,开展金银花、黄精、西洋参等新品种推广种植20万亩;开展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横向课题26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500万元。

4.继续教育:依托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与培训基地,构筑了“广覆盖、宽领域、多层次”继续教育体系。先后开展山东省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等继续教育服务300余场次。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本专科函授教学任务,累计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提升了中医药技术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

1.守正传承:探索弘扬中医药国粹的“育人良方”,创立非遗中药炮制技术“六位一体”传承创新教学体系,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2名学生先后获得“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荣誉。持续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共建杏林少年班,年均举办传统中药技艺体验等沉浸式活动60余场,通过“理论宣讲+实地参观+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覆盖3600余名“小小杏林人”,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受众基础。

2.开放创新:服务企业“走出去”,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与福牌阿胶、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马来西亚中医总会共建马来西亚班•墨学院(福牌阿胶),建设“育本土技能人才,助国际产能合作,增沿线民生福祉,扬班墨匠心文化,促中外民心相通”特色品牌,开展海外本土员工培训、开发教学资源与推进标准输出、共同开展产品研发、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海外学历教育、探索“数字大学”出海。